&esp;&esp;越说越乱了,诺穆齐康熙都对不上号,至于什么原配福晋留下的独女,还有乳母,实在无暇顾及。
&esp;&esp;大概搞清楚太子和四阿哥为什么去乌拉那拉家的田庄刨地,而不是别家,就足够了。
&esp;&esp;田庄里住着那么多人,一个一个去了解,他没那么闲。
&esp;&esp;有时间不如去查查,流言的出处。
&esp;&esp;南巡的时候,听到那些流言,康熙起初半信半疑。
&esp;&esp;毕竟太子有前科,那些荒唐事也都是他做得出来的。
&esp;&esp;可康熙心里还是抱着一丝侥幸,觉得太子不傻,应该不会在他南巡的时候搞事情。
&esp;&esp;就算太子胡闹,索额图和詹事府也不会坐视不管。
&esp;&esp;于是他写信回去警告太子,同时提醒索额图和詹事府,管不好太子,等他回去谁也没有好果子吃。
&esp;&esp;他以为太子接到信会害怕,会立刻给他回信,可他等啊等啊,什么都没有等来。
&esp;&esp;他给太子写的亲笔信,如同石沉大海。
&esp;&esp;后来流言传得越发不像,他日夜悬心,被迫修改行程,提前回京。
&esp;&esp;连日奔波,舟车劳顿,他没有立刻召见太子,而是选择了休息。
&esp;&esp;一来是真的累,二来想给太子一个争取主动的机会。
&esp;&esp;没想到太子根本不理。
&esp;&esp;昨日还能接驾,今天却是连早朝站班都不来了。
&esp;&esp;他一怒之下责问詹事府,敲打索额图,让陈廷敬和孔郭岱一起去找太子,结果等来的只是陈廷敬官袍上一个清晰的脚印。
&esp;&esp;有那么一瞬,康熙咬牙切齿,恨不得自己冲过去打太子一顿。
&esp;&esp;然而早朝还没结束,他不能在太子身上浪费太长时间。虽然忍下一时之怒,心中早已尽信,流言并非空穴来风。
&esp;&esp;若不是他对太子还有期许,派暗卫去查,得知真相,等太子回来,他肯定大发雷霆。
&esp;&esp;太子一身反骨,又怎会屈服,到时候事情会发展成什么样,康熙自己也不敢想。
&esp;&esp;正是有人抓住了他的恨铁不成钢,和太子的青春叛逆,才险些上演一场父子大战。
&esp;&esp;用心何其歹毒。
&esp;&esp;想到这里,康熙冷笑,吩咐暗卫:“去查流言的出处,给朕一查到底!”
&esp;&esp;暗卫应是,领命而去。
&esp;&esp;第19章 放下
&esp;&esp;此时雾隐山小院已经开吃了。
&esp;&esp;经过松枝熏烤、高汤滚煮、上屉清蒸和油锅煎炸四道工序,由神农氏后裔姜舒月亲自把关的鹿五花端上了桌。
&esp;&esp;夹一片肥瘦相间的鹿肉,蘸一蘸姜舒月特调的酱汁,卷在翠绿的生菜薄叶中,轻轻咬下一口,细细咀嚼。
&esp;&esp;外冷内热,既不会烫嘴,又保留了入口合适的温度。
&esp;&esp;叶子柔嫩甘甜,鹿肉外焦里嫩,酥脆咸香,不光造型养眼,吃起来更是美味。
&esp;&esp;太子在宫里什么山珍海味没尝过,御厨的手艺也非姜舒月可比。
&esp;&esp;大约是刨地刨累了,也可能是没用早膳,午饭又吃得晚,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。太子吃相素来斯文,此时吃到叶包肉却有些狼吞虎咽的意思。
&esp;&esp;相比之下,四阿哥吃得慢条斯理,很认真,有一种大厨慢慢享受自己劳动果实的感觉。
&esp;&esp;若他所料不错,各路暗卫此时应该已经退了,终究让太子逃过一劫。
&esp;&esp;他也能在尘埃落定之后,心无旁骛地享用美食。
&esp;&esp;算起来,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专心地吃过一顿饭了。
&esp;&esp;鹿肉这样做确实麻烦,所幸结果是好的。
&esp;&esp;难道这就是佟佳皇后临终前说过的放下吗?
&esp;&esp;养母让他放下。
&esp;&esp;人之将死其言也善。
&esp;&esp;奈何逝者已矣,活着人仍要继续,竞争者太多,而皇位只有一个。
&esp;&esp;鹿五花一共四大块,给屋里上了三块,剩下一块留在灶屋,由姜舒月、常妈妈和冯巧儿分享